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The Reader

The Reader (Der Vorleser) by Bernhard Schlink


一位十五歲的青年Michael Berg,迷戀上比自己年長十年以上的女人Hanna Schmitz。除以肉體的關係主導,在女人的要求下男孩在性事前後向女人朗讀古藉。事隔十載,青年在旁觀審判納粹德軍暴行的法庭上重遇故人,方知悉對方曾為集中營護衛。女人為了掩藏某項秘密,不惜承擔謀殺罪名。

有別於一般納粹德軍大屠殺,此片由受千夫所指的德國人為出發點。除了青年拒絕在近人面前承認女人的存在以至被動式背叛了女人而產生的悔疚、女人在庭上昂然捍衛自己的一套公義之外,小說深沉地刻劃了好些道德沼澤地:二次大戰令德國的年輕一代對父母所為懷著鄙視與無名的罪咎感、忘年戀兩性關係是否存在實力懸殊的角力、愛上一個罪孽不容於世的人是否可辱?

小說第一身(Michael Berg)的身上,有著強烈的抽離感。由認識Hanna開始,青年便感到與一向以來認知的家庭訣別。在與Hanna交往時,她始終是難以觸摸及有所保留,儘管每次吵架時青年都低頭回到她身邊,卻是滿懷忿恨,更發展至在意識層面上背叛了她,在友人面前從不承認她的存在。

女人(Hanna Schmitz)在小說內常表現出過於激烈的憤怒,教青年無所適從及覺得被拒絕進入女人的世界,事實是她一生只為了保存自己的顏面自尊而奮鬥。對於自己目不識丁自卑得要不惜一切代價來隱藏,這解釋了她日後調職,當了集中營的護衛,和後來承擔了極大的罪名。

女人在考慮接受集中營護衛一職,動機是要逃避他人識破自己不識字。庭上審判時,女人作供指稱為了維持紀律,而不釋放被關在著火的教堂內的囚犯,在她的角度似乎是恰如其分的。從她的邏輯思維中,會發現一種對道德對錯的漠視。她盡於職守的程度,蓋過對是非黑白的判斷,是她被旁觀者唾棄之由。

作為讀者,我第一個感覺是很不自在,伴隨也有同情。這個同情源自於如果自己身陷同境,難保會作出「事後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抉擇」,正如女人在庭上反問法官:「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道德的對與錯,會否因應時間而改變?


最近此部書已被拍成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