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rman, David,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and the failure of democracy
作者高舉了民主政制與市場導向的資本主義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作者在問,現在的生態危機,會否在反映著我們一向深信的市場經濟的缺憾?也是否道出民主政制下的經濟體系,與生態體系不能兼容?
民主政制與資本主義,有點像雙胞胎(按下不表)。先談市場經濟。在香港,上至高官,下至星斗市民,都奉市場經濟和市場不干預為神明,似乎這便是繁榮至富的硬道理。事實上,這是迷信,是沒道理。市場經濟擁有莫大的優點,但也不能因此隱惡揚善。政府絕對有其應擔當的角色,在市場經濟不能達至理想結果的範疇便有需要介入,比方反壟斷法、最低高資、社會保障因此而生。論及氣候危機,更是多得過去二百年依賴的生產消費模式所賜。污染成本沒有計入生產成本中,是social cost 和private cost 存在分歧。沒有人為的介入 (無論是碳排放機制,抑或高壓的行政手段),很難想像能抒緩現今的狀況。況且,各國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是典型的free-rider problem。自由市場機制,也是個漏洞百出的體系啦。
我是一向篤信民主的。回到最根本的依據,是每一個人對社會和世界應該享有同等的話事權。這種
想法不但是基於道德理念層面,在實際運行層面(以代議政制為例),定期的選舉容許人民監察政府,讓整個體系有自我修正的機會。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無視這種制度的盲點,政客因而變得短視和易受民粹左右。若要在民生與氣候變化要二取其一,大部份的選民與政客都會先以温飽為依歸,始終大家都未能深切體會氣候變化的逼切性,因而把問題推往其他人(有錢人)、其他機構(商業機構、自願團體)、其他國度去。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Environmental Authoritarianism
Mark Beeson - The Politics of East Asia's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 Coming of Enviornmental Authoritarianism?
一個民主政制, 會否為了討好選民, 而怯於實施長遠的減排政策?
既然西方的民主社會都難以加諸嚴厲的規管於國民身上, 對於公民社會發展向來受到阻礙、民間組織薄弱的亞洲國家, 訴諸於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來應付環境危機是否唯一的出路? 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 會否鞏固加強亞洲權威主義的可觀性?
一個民主政制, 會否為了討好選民, 而怯於實施長遠的減排政策?
既然西方的民主社會都難以加諸嚴厲的規管於國民身上, 對於公民社會發展向來受到阻礙、民間組織薄弱的亞洲國家, 訴諸於權威主義(authoritarianism)來應付環境危機是否唯一的出路? 日益惡化的環境危機, 會否鞏固加強亞洲權威主義的可觀性?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看到Lancome與草間彌生的crossover, 竟對這名藝術家著迷起來。
作品概念沿自她的幻覺
彌漫著只有波波點和條紋的世界
讓人混淆現實與夢幻
這份病態美,怎地讓人想起Suede的The Beautiful Ones…
作品概念沿自她的幻覺
彌漫著只有波波點和條紋的世界
讓人混淆現實與夢幻
這份病態美,怎地讓人想起Suede的The Beautiful Ones…
訂閱:
文章 (Atom)